2010国戏讲坛——海震教授:戏曲声腔剧种的发展演变——以梆子、皮簧腔为中心的探索

9月14日下午,中国戏曲学院图书馆馆长海震教授,在戏曲影视中心作了题为《戏曲声腔剧种的发展演变——以梆子、皮簧腔为中心的探索》的学术讲座。该讲座是“中国戏曲学院建校60周年系列活动之——2010国戏讲坛”的第四讲。 在此次演讲中,海震教授对戏曲声腔剧种的发展演变作出了全面地、系统化地讲解。他以三部分来讲述这一专题。首先他向在座的师生们介绍了什么是戏曲声腔剧种,其次他又讲述了昆曲、高腔的历史及演变,最后他与在座的师生们重点分析了梆子腔和皮黄腔的发展演变。他认为,戏曲声腔是指有一定渊源关系的戏曲腔调的系统组合,而戏曲剧种一般指的是根据它的形成和流行的地区,根据它的舞台艺术特点,以及特别是它的音乐特点来划分的戏曲的种类。戏曲声腔剧种主要分为昆曲、高腔、梆子腔、皮簧腔这四种声腔,它们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昆曲形成于明代,从艺术、音乐上继承了元代南北曲的传统,以曲牌体为结构,以曲笛为主奏乐曲,系统条理的演唱理论,成为中国戏曲剧种上一个重要的声腔与剧种。高腔同样地也形成于明代,继承了南北曲的传统,以曲牌体为结构。不同的是,它无管弦伴奏,有帮腔,形式自由,具有民间色彩,在四川、湖南、江西、浙江等地广为流传。梆子腔是以山陕地区的民歌和说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形成于清代,以板腔体为结构,音乐高亢激昂。主要在庙台、露天上演出。皮簧腔形成于清代,在湖北为中心的湖广地区逐步发展起来。它是西皮二簧腔的合成,以胡琴为主奏乐器,板式上以原板为基础派生衍变,词格上均沿用七言或十言对偶句式,现如今,皮簧腔在全国已经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剧种。 演讲结束后,海震教授还向在座的学生们推荐了两本“关于戏曲声腔剧种研究”的资料书和工具书,一本是《中国戏曲志》,另一本是《戏曲剧种大辞典》。他希望那些对于戏曲声腔剧种研究这个专题有兴趣的同学们能通过这两本书的学习,对这一专题有更进一步地认识。